買的時候是沒感覺的,貸款辦完了,車子到手了,第1個月的還貸賬單一拿到手,壓力有點大,很容易就后悔,就在這個時候。
就好比:手機就各種套餐、流量1個月200塊錢好像也還好,送這會員,送那會員,辦!賬單一來「嘶唉」,就會有這種感覺。
為車貸而后悔

買車子買貴了是很多人后悔貸款買車的原因。
買車時吃了金融方案的虧
第1種買貴了,就是買車的時候被坑了,做金融方案花了很多的錢,事后對比了一下,價格本來貴了很多,還承擔了一些債務,還不如咬咬牙就直接去買個就好了。
說白了,就是當時沒有好好地去了解貸款的信息,糊里糊涂被坑掉了,聽起來都很美好的,零首付、免息貸款,買車就送貸款,貸款就送其他一堆。
免息貸款來舉個例子:貸款產生的利息一般都是通過貸款手續費、強制裝潢、擔保費、店內續保押金等等一系列的項目,變相地給收掉了,而且會比正常的貸款花的錢更多。
沖動買車,后來才發現還不起車貸
第2種買貴了,指的是自己有點沖動消費了。
原來有可能就看看,想買個15萬的車;現在一想反正有貸款了,以后可以還了,25萬的要不要試試看呢?也會有這種情況。
現金存款少,硬著頭皮買,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圍的話,后悔其實還是比較痛的,而且是雙重的。
有時候是自己錢不夠了痛,還有個就是錢不夠了,硬著頭皮還得還錢的時候,還得問家里人要的時候,更痛,沒面子。
林江、李夢晗在《中國青年研究》期刊上發了一篇論文,《“精致”人設的自我呈現:青年超前消費問題探析》。
上面有講到:人們很容易錯誤地把消費能力等同于個人價值,花什么錢,你就是什么檔次;花什么錢,你就是什么本事。
在不斷的超前消費中,來追求這一個幸福感,但是這種快樂很快就會被負債的恐慌取代,反而加重了心理上的焦慮,最終陷入了財務困境。
自己覺得自己好像不太行了,越加想要去花點錢,我有這個消費能力,就是更強,來彌補前面買東西所帶來的焦慮。好了,變成循環了,這個東西是特別頭疼的。
你有沒有發現其實就是個心理狀態了?心里覺得安心、安全、過得挺好、沒問題的時候,一般也不會這么強出頭去貸款買了個特別貴的,就這么回事情。
每個月生活費500塊錢,昨天去唱了個歌、看了個電影、買了點東西用完了,接下來一個月就喝喝西北風,「哎呀」當初為什么要去唱歌嘛?
這就還好,對不對?我說,我當初晚上去唱個歌,唱個歌說的,有一個隔壁包廂的可愛的小姐姐,她說:“要不要一起唱歌?”
我莫名其妙地去和她去唱了個歌,然后她說:“喝點酒助個興吧。”我看著小姑娘也是挺可愛,自己也想有一種成功人士的味道。
原來我是買12瓶啤酒的,怎么一下子就買了瓶1萬多的,還有一個像撲克牌一樣的logo的那種酒?
2萬、3萬地這么花,回頭一想:「哎呦」我的天吶!信用卡付掉了,回頭一看,都是后悔。
買完車之后,發現自己開不起車了
除了因為還不起貸款而后悔,買車容易養車難也是不少人后悔的原因。
索濤等人在《心理科學進展》期刊上面發了篇論文,《后悔的認知機制和神經基礎》。
里面說:實際行為結果與想象或推測的結果相比不好,會導致自身的后悔。